10月24日,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四季度的弹药终于到位了,也拉开了中国经济反击的冲锋号。本次会议通过了1万亿的中央国债增发,也通过了地方2.7万亿的新增地方债提前下达。从四个角度看一下这次经济的冲锋号。
本次万亿特别国债中有5千亿将在今年四季度使用,叠加24年的地方债60%提前下达,共计2.7万亿。这意味着本轮会议为四季度带来了3.2万亿的新增资金,使得中国政府将在今年的四季度,瞬间成为了全球最富裕的“地主老财”。
增发国债背后的政策含义?体现出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客观研判、中央财政的主动作为和政府预算的科学管理。增发政府债务既可以通过增发地方一般债和专项债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特别国债方式发行,其中通过增发地方专项债或特别国债的方式均不计入财政赤字率预算,且在操作上更加便利,但本次中央仍然选择通过提高赤字的方式发行,表明了中央财政的主动担当,打破了3%赤字率红线的传统预期,实事求是地面对客观存在的经济波动,通过发行国债更好降低债务成本,平衡中央与地方债务结构。此举表明当前或以后一段时期财政政策对于“防风险”和“稳增长”的统筹兼顾。
据财政部介绍,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增发的国债主要用于8个方向: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此次增发的1万亿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总体持续恢复,但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总需求仍需进一步提振。增发国债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总需求,为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运行打下好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提振信心与预期。一段时间以来,信心不足制约了微观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影响了投资和消费,当前增发国债超出市场预期,释放了政府稳定经济增长的信号。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中国今年以来经济与就业压力骤增,随着人代会将 3.2 万亿的新增资金批复于四季度,中国的经济刺激行动的帷幕正式拉开。
伴随着被特朗普打破的全球贸易循环被修复,政府调集资源全力刺激,国内的各项经济数据也将迎来一波强势的反弹。